本文目录
1、精益管理思想在物流企业的应用实施
2、近几年由于电子商务快速的发展,给中国物流业也带来了跨越式的发展,从早期中国邮政,一下子出来数千的物流企业。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精益管理思想在物流企业的应用实施,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3、物流企业就像制造业一样,蜂拥而上,给管理带来很多困惑,同时暴露了中国物流业的管理漏洞。近期某物流公司由于管理不规范造成1死9伤,其实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由于物流企业管理的问题,消费者投诉每年增加。
4、可是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要想生存,求得长期稳定发展,作为物流企业还是要开动脑经,如何让企业持续经营,是大家值得关注的话题。全球都在学精益管理,物流企业更不例外,相信精益管理思想会给物流企业带来很多新的启发和新的效益增长点。
5、精益管理的理念源于精益生产。精益生产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詹姆斯.P.沃麦克等专家通过“国际汽车计划(IMVP)”对全世界17个国家90多个汽车制造厂的调查和对比分析,认为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方式是最适用于现代制造企业的一种生产组织管理方式,并于1992年出版了《改造世界的机器》一书,把丰田生产方式定名为精益生产,并对其管理思想的特点与内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6、四年之后,该书的作者又出版了它的续篇《精益思想》,进一步从理论的高度归纳了精益生产中所包含的新的管理思维,并将精益方式扩大到制造业以外的所有领域,尤其是第三产业,把精益生产方法外延到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不再局限于生产领域,从而促使管理人员重新思考企业流程,消灭浪费,创造价值。
7、精益思想的核心就是以越来越少的投入——较少的人力、较少的设备、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场地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同时也越来越接近用户,提供他们确实要的产品或服务。
8、精确地定义价值是精益思想关键性的第一步,从顾客角度而不是公司或职能部门的角度来确定所有活动(产品、服务、功能)的价值;
9、确定每个产品或个产品系列的全部价值流是精益思想的第二步;
10、第三步就是要使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步骤流动起来,使需要若干天才能办完的订货手续,在几小时内办完,使传统的处理周期缩短一半甚至90%以上的时间;
11、随后第四步就要及时跟上不断变化着的顾客需求,可以按用户需要拉动产品,而不是把用户不想要的产品硬推给用户;
12、最后是不断改善,追求完美,持续的改进过程,削减浪费。
13、精益思想的理论诞生后,物流管理学家则从物流管理的角度对比进行了大量的借鉴工作,并与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密切融合起来,提出了精益物流的新概念。
14、精益物流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消除物流活动中的浪费现象,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在精益思想指引下,要求物流企业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在低成本高效率的同时,提供准时化、快速的,以及使顾客增值的服务。精益物流变革的关注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15、 1)正确认识价值流是精益物流的前提。
16、价值流是企业产生价值的所有活动过程,这些活动主要体现在商流、物流、信息流上,认识价值流必须超越传统的流程划分标准,去查看一个产品或服务的全部活动,搞清每一步骤和环节,并对它们进行描述和分析,并清楚的定义浪费与价值。
17、 2)价值流的顺畅流动是精益物流的保证。
18、消除浪费的关键是让完成某一项工作所需步骤以最优的方式联接起来,形成无中断、无绕流和排除等候的连续流动,让价值流顺畅流动起来。具体实施时,需要以最终顾客的需求为共同目标,共同探讨最优物流路径,消除一切不产生价值的行为。
19、 3)顾客需求作为价值流动力是精益物流的关键。
20、在精益物流模式中,价值流的流动要靠下游顾客的拉动,而不是靠上游来推动,当顾客没有发出需求指令时,上游的任何部分都不要去生产产品,而当顾客的需求指令发出后,则快速生产产品,提供服务。当然,这不是绝对的现象,在实际操作中,要区分是哪一种类型的产品,如是需求稳定、可预测性较强的功能型产品,可以根据准确预测进行生产,而需求波动较大、可预测性不强的创新型产品,则要采用精确反应、延迟技术,缩短反应时间,提高顾客服务水平。
21、 4)不断改进,追求完善是精益物流的灵魂。
22、精益物流是动态管理,对物流活动的改进和完善是不断循环的,每一次改进,消除一批浪费,形成新的价值流的流动,同时又存在新的浪费而需要不断改进,这种改进使物流总成本不断降低,提前期不断缩短而使浪费不断减少,实现这种不断改进需要全体人员的参与,上下一心,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达到全面物流管理的境界。
23、企业在实施精益物流变革的过程中,其实施核心仍然是精益管理的基本思想:持续改善,其最终是要形成精益管理的持续改善机制,这个机制包含改善提案制度、大课题改善制度、改善发表发布机制、专家诊断机制、员工技能与改善工具训练五个方面的循环。精益管理的持续改善机制是精益物流变革成功实施的保障。对于具体实施的事项包含:
24、 1)5S管理与物流设备设施的TPM管理;
25、通过5S管理,可以培养员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全员养成不断改善的良好习惯;同时营造一种全员、全面、全系统的改善氛围,强化持续改善的意愿与机制,创造充满活力的改善文化。
26、通过VSM价值流分析的方法以及大课题改善的方式,提升人均效能与费用低减,首先改善内部,比如说装卸、分拣等作业效率,打单、配单等事务效率,仓储面积合理利用等;然后扩展到外部的效率,比如说物流路径的优化,巡回混载等运输方式的变革等。
27、 3)整个物流供应链运营效率的提升;
28、将整个的物流供应链体系纳入改善的范围,对产品选择、客户选择、地域选择等进行优化,对分销采购计划、配送、物流设施规划调配、客户需求管理等进行系统的优化,提升运营效率。
29、精益思想在物流行业的应用正在改变着企业原先粗放的管理观念,使物流企业逐步走向精益化的道路,从而提升运营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塑造其的核心竞争力。基于成本和时间的精益物流服务将成为中国物流业发展的驱动力。
30、精益思想源于20世纪80年代日本丰田发明的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方式,精益生产方式造成日本汽车的质量与成本优势,曾经压得美国汽车抬不起头。世界汽车工业重心已向日本倾斜。精益思想更进一步从理论的高度归纳了精益生产中所包含的新的管理思维,并将精益方式扩大到制造业以外的所有领域,尤其是第三产业,把精益生产方法外延到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不再局限于生产领域,从而促使管理人员重新思考企业流程,消灭浪费,创造价值。
31、二战结束不久,汽车工业中统治世界的生产模式是以美国福特制为代表的大量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以流水线形式少品种、大批量生产产品。在当时,大批量生产方式即代表了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方法,大量的专用设备、专业化的大批量生产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的主要方式。与处于绝对优势的美国汽车工业相比,日本的汽车工业则处于相对幼稚的阶段,丰田汽车公司从成立到1950年的十几年间,总产量甚至不及福特公司1950年一天的产量。汽车工业作为日本经济倍增计划的重点发展产业,日本派出了大量人员前往美国考察。丰田汽车公司在参观美国的几大汽车厂之后发现,采用大批量生产方式降低成本仍有进一步改进的余地,而且日本企业还面临需求不足与技术落后等严重困难;加上战后日本国内的资金严重不足,也难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以保证日本国内的汽车生产达到有竞争力的规模,因此他们认为在日本进行大批量少品种的生产方式是不可取的,而应考虑一种更能适应日本市场需求的生产组织策略。
32、以丰田的大野耐一等人为代表的精益生产的创始者们,在不断探索之后,终于找到了一套适合日本国情的汽车生产方式:及时制生产、全面质量管理、并行工程、充分协作的团队工作方式和集成的供应链关系管理,逐步创立了独特的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和低消耗的精益生产方法。1973年的石油危机,使日本的汽车工业闪亮登场。由于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大批量生产所具有的弱点日趋明显,而丰田公司的业绩却开始上升,与其它汽车制造企业的距离越来越大,精益生产方式开始为世人所瞩目。
33、 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对精益生产的研究和实践。这其中包括美国军方1993年出台的美国“国防制造企业战略”、“精益航空计划Lean AerospaceInitiative”等政府指令性的活动。除了汽车行业又有更多的美国企业如波音、洛克希德马丁、普惠等投入到实施精益生产的大潮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日本人提供了基本的思考和方法,用出色的实践证明了精益生产的强大生命力;
34、美国学者的研究、美国企业、乃至美国政府的研究和实践,则证明了精益思想在世界上的普遍意义,并升华为新一代的生产哲理。终于在1996年James Womack和Daniel Jones的《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一书问世,精益生产方式由经验变成为理论,新的生产方式正式诞生。从上述精益思想发展的历程说明,精益思想是人、过程和技术的集成。无论是丰田生产方式、还是后来的精益生产,都是从技术的改变和技术的可行开始的。过程的思想则是丰田生产方式产生的基础。而人则是决定性的因素。精益思想比大批量生产关键性的改革是组织结构和分工原则的变化,这是解放被大量生产的分工和等级制度所束缚着的员工积极性的重要进步。
35、在市场竞争中遭受失败的美国汽车工业,在经历了曲折的认识过程后,终于意识到致使其竞争失败的关键是美国汽车制造业的大批量生产方式输给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198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Daniel T.Jones教授等筹资500万美元,用了近5年的时间对90多家汽车厂进行对比分析,于1992年出版了《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把丰田生产方式定名为精益生产,并对其管理思想的特点与内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四年之后,该书的作者出版了它的续篇《精益思想》,进一步从理论的高度归纳了精益生产中所包含的新的管理思维,并将精益方式扩大到制造业以外的所有领域,尤其是第三产业,把精益生产方法外延到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不再局限于生产领域,从而促使管理人员重新思考企业流程,消灭浪费,创造价值。
36、精益思想的核心就是(消除浪费)以越来越少的投入——较少的人力、较少的设备、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场地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同时也越来越接近用户,提供他们确实要的东西。精确地定义价值是精益思想关键性的第一步;确定每个产品(或在某些情况下确定每一产品系列)的全部价值流是精益思想的第二步;紧接着就是要使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步骤流动起来,使需要若干天才能办完的订货手续,在几小时内办完,使传统的物资生产完成时间由几个月或几周减少到几天或几分钟;随后就要及时跟上不断变化着的顾客需求,因为一旦具备了在用户真正需要的时候就能设计、安排生产和制造出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的能力,就意味着可以抛开销售,直接按用户告知的实际要求进行生产,这就是说,可以按用户需要拉动产品,而不是把用户不想要的产品硬推给用户。
37、精益思想包括精益生产、精益管理、精益设计和精益供应等一系列思想,其核心是通过“及时适量”、“零库存”、“传票卡”等现场管理手段实现“订货生产”,从而确保产品质量并降低成本。精益思想最初是体现在对产品质量的控制中,即指不追求产品的成本优势和技术领先,而是强调产品的成本与技术的合理匹配、协调。此后,企业界将精益思想逐步引伸、延展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即追求企业经营投入和经济产出的最大化、价值最大化。从字面意思来看,“精”体现在质量上,追求“尽善尽美”、“精益求精”;“益”体现在成本上,只有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成本的企业才能获得收益。因而,精益思想不单纯追求成本最低、企业眼中的质量最优,而是追求用户和企业都满意的质量、追求成本与质量的最佳配置、追求产品性能价格的最优比。
38、什么是精益管理?精益企业到底是怎样的面貌呢?詹姆斯·沃麦克(James Womack)和丹尼尔·琼斯(Daniel Jones)在他们精辟的著作《精益思想》中提炼出精益管理五原则,顾客确定价值(Customervalue)、识别价值流(Value stream mapping)、价值流动(Value flow)、拉动(Pulling)、尽善尽美(Perfection)。精益管理的核心思想可概括为消除浪费、创造价值。
39、精益管理是精益生产理论的扩展,是精益思想在企业各层面的深入应用,精益管理是以精益思想为指导、以持续追求浪费最小、价值最大的生产方式和工作方式为目标的管理模式。
40、顾客确定价值就是以客户的观点来确定企业从设计到生产到交付的全部过程,实现客户需求的最大满足。以客户的观点确定价值还必需将生产的全过程的多余消耗减至最少,不将额外的花销转嫁给用户。精益价值观将商家和客户的利益统一起来,而不是过去那种对立的观点。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来审视企业的产品设计、制造过程、服务项目就会发现太多的浪费,从不满足客户需求到过分的功能和多余的非增值消耗。当然,消灭这些浪费的直接受益者既是客户也是商家。与之对照的是,企业过去的价值观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完全由商家设计和制造的产品、完全由商家设计好的服务项目,大吹大擂那些目的在于增加赢利的、额外的、甚至是“画蛇添足”的功能,并不一定是用户所需要的、或必需的。最后将大量的浪费以成本的方式转嫁给了用户。而用户享受到的仅仅是为实现这个转嫁的殷勤。
41、价值流是指从原材料转变为成品、并给它赋予价值的全部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从概念到设计和工程、到投产的技术过程,从订单处理、到计划、到送货的信息过程,和从原材料到产品的物质转换过程,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和服务过程。精益思想识别价值流的含义是在价值流中找到那些是真正增值的活动、那些是可以立即去掉的不增值活动。精益思想将所有业务过程中消耗了资源而不增值活动叫做浪费。识别价值流就是发现浪费和消灭浪费。识别价值流的方法是“价值流分析 Value Stream map Analysis”——首先按产品族为单位画出当前的价值流图,再以客户的观点分析每一个活动的必要性。价值流分析成为实施精益思想最重要的工具。
42、价值流并不是从自己企业的内部开始的,多数价值流都向前延伸到供应商,向后延长到向客户交付的活动。按照最终用户的观点全面的考察价值流、寻求全过程的整体最佳,特别是推敲部门之间交接的过程,往往存在着更多的浪费。
43、如果正确的确定价值是精益思想的基本观点、识别价值流是精益思想的准备和入门的话,“流动Flow”和“拉动 Pull”则是精益思想实现价值的中坚。精益思想要求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步骤)流动起来,强调的是不间断地“流动”。“价值流”本身的含义就是“动”的,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如部门的分工(部门间交接和转移时的等待)、大批量生产(机床旁边等待的在制品)等等阻断了本应动起来的价值流。精益将所有的停滞作为企业的浪费,号召“所有的人都必须和部门化的、批量生产的思想做斗争”,用持续改进、JIT、单件流(one-piece flow)等方法在任何批量生产条件下创造价值的连续流动。当然,使价值流流动起来,必需具备必要的环境条件。这些条件是:过失、废品和返工都造成过程的中断、回流。实现连续的流动要求每个过程和每个产品都是正确的。全面质量管理和后来的 6 Sigma都成为精益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设备的完好性是流动的保证。5S、TPM全员生产保全都是价值流动的前提条件之一。有正确规模的人力和设备能力,避免瓶颈造成的阻塞。
44、“拉动”就是按客户的需求投入和产出,使用户精确的在他们需要的时间得到需要的东西。实行拉动以后用户或制造的下游就象在超市的货架上一样地取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而不是把用户不太想要的产品强行推给用户。拉动原则由于生产和需求直接对应,消除了过早、过量的投入,而减少了大量的库存和现场在制品,大量的压缩了提前期。拉动原则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企业具备了当用户一旦需要,就能立即进行设计、计划和制造出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的能力,最后实现抛开预测,直接按用户的实际需要进行生产。
45、实现拉动的方法是实行 JIT生产和单件流。当然,JIT和单件流的实现最好采用单元布置,对原有的制造流程做深刻的改造。流动和拉动将使产品开发时间减少 50%、订货周期减少 75%、生产周期降低 90%,这对传统的改进来说简直是个奇迹。
46、奇迹的出现是由于上述 4个原则相互作用的结果。改进的结果必然是价值流动速度显著的加快。这样就必须不断地用价值流分析方法找出更隐藏的浪费,作进一步的改进。这样的良性循环成为趋于尽善尽美的过程。Womack又反复地阐述了精益制造的目标是:“通过尽善尽美的价值创造过程(包括设计、制造和对产品或服务整个生命周期的支持)为用户提供尽善尽美的价值”。“尽善尽美”是永远达不到的,但持续地对尽善尽美的追求,将造就一个永远充满活力、不断进步的企业。由顾客确定产品价值结构
47、什么是精益企业,我们认为,精益企业是把精益管理应用于企业所有层面,从管理系统上能有效杜绝浪费,从文化上人人竭力追求持续改善,并实现经营业绩卓越、持续竞争力强的企业。
相比制造业,软件开发有其独特之处,”精益思想“落到方法、实践层面,需要做针对性的变通。
软件产品开发相对生产制造产品开发的不同可归类为:1)价值的不确定性;2)过程的不确定性。价值不确定性,体现在:1)客户价值本身存在不确定性、无法一开始就精准定义且随时处于演变之中;2)行业处于快速变化和不确定之中。以上各种不确定性,所反映的本质可汇聚为一点,即“变化“是软件开发的一大核心主题,这决定了精益软件开发需要突出”迭代能力“,组织模式上需要更加扁平化。至于软件开发的过程不确定性,则体现为每一次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都是某种程度的创造过程,其中都有相当量的具体工作细节是无法提前精准确定的,事实上,也正是软件开发工程师的核心价值体现之一。
精益思想,应用到软件开发项目上,就是要让业务成功成为检验软件项目的唯一标准!
精益思想强调拉动式生产,即用户价值拉动,要确保下游的需要往上游生产环节的及时、准确的高效传递,不光让价值流动起来,还必须保证流动的是用户想要的价值。做到这一点的最佳手段是让最下游的客户价值(如用户订单)拉动整个价值流。——联系到银行信息科技的生产,就是要让信息科技的开发等工作是直接由用户对产品、服务的需求来拉动的;这里,对“用户的需求”与“业务部门的需求”是要加以区分的,用户是指银行的最终用户(对公、对私) 。
为什么银行信息科技工作,在银行的整个运转体系里,总是容易陷入一种后台支持角色的状态?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信息科技部缺乏对用户价值拉动的直接感知。科技部门的所谓响应需求,完全是在对业务部门的想法进行响应,完全没有参与、也不用对最终用户价值的实现、流动负责。
这不是单单凭借信息科技部的力量所能改变的。
当然,业务部门也很委屈,他们已经在很努力的响应市场、捕捉客户需求,并已经在竭尽全力地提炼需求并传递给科技部门,并积极地推动科技部门又快又好的按需求规划交付系统。并且,为了能够最有有效地对接市场需求,业务部门作为一个一线环节,其必要性、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
是因为传统的银行架构决定了科技部门是被隔离在业务部门后面的,是不用直接接触用户一手需求的,更不用直接参与用户价值交付场景的。
正如何勉在《第一性原理和精益敏捷的规模化实施》一文中指出的,组织架构的模式将决定价值流动的模式。因此,从组织架构的模式这个源头就要基于用户价值的需要做出统筹安排。业务部门与信息科技部门之间,应该改变先后顺序、改变相互关系,科技部门不应该是对业务部门负责,业务部门也不应该是系统的最终验收者、不应该完全独扛系统的最终市场效果;科技部门、业务部门应该共同作为敏捷小组的组员,互为顾问,科技部门是业务设计的技术顾问,业务部门是科技部门的业务顾问,双方共同直接对用户价值的最终实现效果承担责任。
业务的成功(可以是小成功到大成功,简单成功到复杂地系统性成功)才是检验醒目、验收项目的唯一标准。如果需要一个统筹者角色,那就是产品经理(或称为,敏捷小组的项目经理)。
附摘记一、理解精益思想的三个层面:价值观、方法论、实践集。
价值观:2001年问世的16页的《丰田之道》“丰田之道–2001”。它申明:尊重人和持续改进是精益价值观的核心。在这两个主题下具体又包含5个价值观,它们分别是,归属于持续改进的:挑战现状、改善和现地现物;归属于尊重人的:尊重和团队协作。“不给客户带来任何麻烦”——生产中的下一个环节也是自己的客户。
方法论:《精益思想》总结了精益的5个原则,这5个原则同时也是5个实施步骤。
实践集:从价值观到实践集,其操作性是越来越强的,同时,行业特性也越来越强,通用性也越来越低。就丰田的精益制造TPS而言,其成功的各种实践手段有看板(支撑准时化的重要工具),“一分钟换模”等。
附摘记二、产品开发与产品制造的不同之处:
附摘记三、精益产品开发的目标、方法学和实践:
目标:顺畅、高质量、有用的价值
方法:探索和发现有用价值、让价值顺畅流动——聚焦和提升价值流动效率
大野关注的是用户价值,以及价值流动的过程,所谓浪费是指一切从用户角度看无意义的行为和等待。这与德鲁克所说“任何组织的绩效都只能在它的外部体现”是一致的,这一思想同样适用于产品开发。
聚焦和提升价值流动效率,是精益产品开发的原则,也是精益产品开发与传统开发方法的又一本质区别。
实践:分为管理实践和技术实践。
管理实践的第一部分是精益创业和创新实践,解决的问题是发现、验证和探索价值。第二部分是精益需求分析和管理实践,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有效的拆分、规划、分析和沟通需求。第三部分是精益看板方法实践。
1.働,人字旁的动,自働化。自働化是“内建质量”(Build Quality In)的基础,依赖每个环节保障质量,而不是依赖于最后的检测环节。
2.准时化和自働化是矛盾的统一体。
重要的是不忘初心,记住敏捷的业务目标——更早地交付价值,更灵活地应对变化。
在知识最不充分的时候,做出了最重要的决定,并把它作为其后的基准,这就是传统开发下知识累积和决策时间之间的悖论。
流程本身有自我复杂化的趋势,对软件开发十分重要的人的能动性反而受到压制。
先从书本学习开始,建议你看看几本书,很不错:
1.《金矿》,以企管故事的方式,很容易懂,有趣;
2.《精益思想》,逐渐上升到理论的支持,当然这本书好的地方是有大量的案例;
3.逐渐进入实践阶段,首先要学会系统的思考,画VSM,《学习观察》是本不错的书;“精益企业中国”翻译的书。
4.有条件的话,最好去上一堂课,要那种系统的全景式精益生产实战模拟课程,会比较有收获。
5.条件更好的话,是企业里推行这个活动,请了顾问,在实施中你全程跟紧顾问学习最优效果(前提是好的顾问,呵呵)